從OEM到ODM,還有多長的路要走?改革開放40年來,大量中國企業從貿工技、代工和模仿等起步,不僅打造起享譽全球的世界工廠圖騰,也從曾經的OEM(Original Entrusted Manufacture,是指專門接受其他企業定牌生產的要求進行生產,而從不創立自己的品牌,俗稱代工)升級到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是一家廠商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規格和要求設計和生產產品,但受委托方擁有設計能力和技術水平),成為了許多著名跨國公司和品牌的ODM工廠,成長起了一批世界級的隱性冠軍。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內綜合生產成本的上升、跨國公司代工訂單向成本更低國家或地區轉移,不少企業面臨轉型。沒有企業會懷疑:相比代工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在商業上更具可拓展性和高盈利性。然而,要邁出這一步,也確實存在諸多未知風險,需要一場重塑自身競爭優勢的脫胎換骨的變革。從企業的要素資源稟賦上看,單憑這些企業的單打獨斗,很難有效徹底地實現完美的轉型,它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具有不同要素稟賦的企業間進行相互助推、共享合作。

為此,一(yi)些(xie)地方陸續(xu)出臺了一(yi)些(xie)政(zheng)策,幫助小(xiao)微(wei)企業(ye)打響品(pin)牌(pai),一(yi)些(xie)企業(ye)也有(you)所行動(dong)。據悉,近(jin)期拼多多發起一(yi)項“新品(pin)牌(pai)計(ji)劃”,以基(ji)于平臺渠道優(you)勢(shi),幫助一(yi)批具有(you)世界隱性(xing)冠(guan)軍特征(zheng)的代工(gong)企業(ye)實現自(zi)我品(pin)牌(pai)化(hua)轉(zhuan)型(xing),形(xing)成“助推效(xiao)應”,實現優(you)勢(shi)互(hu)補和(he)共享雙贏。平臺通過營銷(xiao)推廣和(he)品(pin)牌(pai)鍛(duan)造(zao)優(you)勢(shi),為企業(ye)提供(gong)即時(shi)的市(shi)場(chang)需求信息;同時(shi),這些(xie)隱性(xing)冠(guan)軍的產品(pin)研發和(he)技(ji)術(shu)儲備優(you)勢(shi)在平臺幫助下轉(zhuan)化(hua)成自(zi)主品(pin)牌(pai)競爭優(you)勢(shi)。
這將是一場帶有創造性的新共享經濟模式變革。畢竟,目前傳統電商模式還主要是一種品牌商展示平臺,對山寨、高仿等雖采取高壓態勢,卻也帶有相愛相恨的特殊關系,而若有電商致力于將山寨、高仿品引導向品牌化運營,無疑將有助于走出電商對假貨、高仿貨既排斥又相吸的矛盾狀態,進而收到相互改變、相互成就的效果。這無疑符合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訴求,尤其是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電商與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代工廠商形成的相互助推的共享模式,無疑將更有助于產生更加強大的磁場效應。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唯有研發性且擁有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的代工廠才更可能在自主品牌化的道路上實現成功,若自身缺乏研發能力,沒有相應的知識產權,要將曾經的代工產品自主品牌化,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