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是全球創新熱點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過去二十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已經徹底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未來二十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智能網聯汽車,即ICV(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車、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包含了汽車智能化和汽車網聯化兩大技術路徑,協同實現“信息感知”和“決策控制”功能。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概況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起步較早,各國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計劃來規劃智能網聯汽車及智能交通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國務院在2015年5月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首次涉及智能網聯汽車,并制定了明確的技術路線圖:“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跨產業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自主份額達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10%,DA、PA整車自主份額超過40%;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與智慧交通體系,ADAS自主份額達6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到30%,DA、PA、HA整車自主份額達50%以上。”
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征求《國家車聯網產業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構建方法、體系框架、標準內容、近期計劃等做了詳細闡述。
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結合國外技術發展路徑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實現基礎性聯網信息服務,主要是定位導航、車載娛樂、遠程管理和緊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階段實現安全預警、高寬帶業務和部分自動駕駛服務;第三階段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和全部聯網。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一階段。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據美國IHS預計,到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到2022年全球聯網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將達3.5億臺,市場占比達到24%,具有聯網功能的新車銷量將達到9,800萬臺,市場占比達94%。隨著汽車聯網技術的多樣化和聯網率的不斷提升,車聯網服務市場潛力將逐步釋放。
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提出三個發展階段,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到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享譽全球,并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此次征求意見稿公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遠高于此前中國汽車業協會預計的15%。國家頂層設計將智能網聯汽車定義為戰略發展方向,產業意義深遠,重要性將與新能源汽車相當。
驅動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通信技術發展及市場需求拉動。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相關規劃及政策配套,使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位處戰略高度。傳統汽車市場大、增長平穩,車廠亟需尋求新的盈利點,人工智能和通信技術不斷升級演進,三大因素助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
長期看,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最終會實現自動駕駛和車與萬物互聯。車聯網作為汽車“五官”,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汽車外部環境和內部運行狀況,人工智能作為汽車“大腦”,根據信息綜合判斷做出決策。車聯網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前提,而車聯網的應用在自動駕駛時代會得到更充分發展,例如衛星導航將使用高精度地圖來提高精度,自動駕駛解放了駕駛員的注意力從而可以使用更豐富的車載娛樂等。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