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制造和物聯網技術能為制造業企業帶來巨大價值。在順利擺脫了不夠靈活的供應鏈,過時的機械設備,以及其他僵化的流程后,制造業企業就可以借助更智能的工具和解決方案大幅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并通過更緊密的連接和數據分享機制改善互操作性。
縱觀整個業界對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完善過程,我們發現有三大重要趨勢正在重塑整個行業。
趨勢1:通過互聯的物聯網基礎架構提高生產力!
在先進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數字化等技術幫助下,制造業企業近年來已經實現了突飛猛進的變革。然而在制造商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之前,這樣的變革還有很大潛力有待挖掘。
例如,現代化工業技術可以幫助制造商更精細地控制生產模式以及龐大的供應鏈,但在物聯網技術所驅動的智能基礎架構幫助下,制造商將能更進一步針對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獲得更細致的能見度,這樣即可更好地優化生產周期,預測客戶需求,優化能源分配。
這不僅僅是要更充分地運用多年來大家早已熟悉的各類傳感器和工業自動化技術,而是要更廣泛地運用遍布于整個智能城市和智能建筑,甚至智能汽車和智能供應鏈中的物聯網設備,借此打造更智能的工作環境,更好地利用不同類型的數據獲得更大價值。例如,Steelcase就在借助紅外傳感器和Microsoft Azure IoT平臺打造互聯的智能工作環境。
另外,物聯網基礎架構方面的投資還可以幫助制造商將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能見度拓展到互聯工廠的范圍之外,借此更主動地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為客戶提供互聯的現場服務,更好地提高技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戶資產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物聯網與混合現實等技術的結合還可以進一步重塑未來的工廠,借此促進生產、銷售、服務等不同環節和部門員工之間的密切合作,全面提升整體效率。
趨勢2:制造商角色的重塑!
過去,為了優化運維并確保一切流暢運轉,制造商必須在整個業務過程中追蹤監控多種變量。然而由于今天的制造商面臨的環境愈加復雜,規模也越來越大,已經很難繼續實時做到這一切了。好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與生產環節的緊密集成使得制造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工廠中正在發生的一切。例如全球最大合約制造商之一,Jabil,他們就在使用預測式分析技術提前發現生產過程中的錯誤或失效情況,這些問題以往只能在質量測試階段發現,因而傳統做法不可避免會導致原材料和產能的浪費。
這種先進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得制造商可以進一步轉型生產流程,為自己的客戶提供能進一步拉近雙方關系的「產品即服務」解決方案。隨著物聯網技術進一步革新整個供應鏈并拉近產品與客戶間的距離,制造商也將承擔更多責任,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轉型為更全面的,最終用戶發展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
趨勢3:借助數字化技術打造全新商機!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這個概念到底該如何理解?
“數字化,是指使用數字化技術革新業務模式,進而獲得全新收入來源以及各種能產生更多價值的機遇。”
舉例來說,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機器人(Robot)、協作式機器人(Cobot)以及3D打印技術的發展,讓數字化制造商變得更敏捷。當這些技術與能夠通過物聯網基礎架構,在整個價值鏈上創造更多數字化聯系的智能業務應用相結合后,制造商將能發現更多轉型機會。例如制造商可以將物聯網數據與大計算相結合,創造出數字化的孿生設備、產品和流程,借此針對客戶需求獲得全新見解,加速新產品和服務的交付,提高供應鏈的運轉速度和效率。
傳統制造業企業正在通過轉型變為數字化平臺供應商,這可能是數字化技術最矚目的發展成果。雖然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預測式維護、混合現實等智能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煥發了大量實用的收益,但很多企業由于IT基礎架構成本等原因并未采納這些技術。但隨著越來越多制造商開始打造自己的數字化平臺,為自己的物聯網設備網絡提供支持,他們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可以進一步通過相關投資變現,借此涉足全新市場,為其他行業提供新穎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SCADAFarm就在借助這些技術幫助農民更好地管理灌溉系統。
“每個企業最終都將變成軟件公司,(他們將要)開發應用程序,使用先進的分析技術,并轉為提供SaaS服務。”
——微軟CEO Satya Nadella
這些趨勢正(zheng)在將積極擁(yong)抱物(wu)聯(lian)網技術的制(zhi)造(zao)商轉(zhuan)型為軟件公司(si),進而獲(huo)得全新(xin)收入來源。由物(wu)聯(lian)網技術推(tui)動的轉(zhuan)型,正(zheng)在重塑整(zheng)個制(zhi)造(zao)業(ye)。而微軟也將一如(ru)既往,通過(guo)先進的產品(pin)、服務和(he)解決方(fang)案(an),為轉(zhuan)型中的企業(ye)提供不遺余力的支持。